工具型产品不需要运营吗?

项目背景

项目是一个纯粹的工具,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协作用户寻找最具性价比机票。但在机票的红海,本以为就着“边缘切入、单点突破、做到极致”的理论,可以赢得用户的青睐。可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合理的用户增长。

最终结果

工具型产品需要运营。增加的运营,让用户增长、用户留存、用户使用次数、甚至用户首次购买和复购数据等等都全面上升。


项目过程

工具型产品有几个大特点:

1.产品替代性极高

机票的工具型产品极多,各大OTA、航司、国内外的等等,绝对是在红海市场里面厮杀。用户利用工具希望找到便宜性价比高的机票,如果A工具不满意,就可以找BCDEF工具。用户绝对是买方市场,供给大于需求,往往是等候着用户的临幸。

2.用户不知道和不会用

其实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工具第一要义——简单。所以新增需求时,我们确定所有用户都会使用?这里不仅仅熟悉互联网的人群,还有小孩、父辈等等,让他们第一次上手也会使用。

3.用户粘性差,极度容易流失

社交型产品,用户就算觉得体验糟糕,也不见得一定会去卸载,因为社交产品上有用户的社交关系链。内容型产品,就算广告多,用户也不一定会去卸载,因为某些内容只有特定产品才有。但是,工具型产品,用户的更换成本非常低,既没有相关强链接,也抵不过身后云云备胎。

“好产品是运营出来”

工具型产品,需要多运营,零运营的话,即是放弃主动权了。

1.理解使用工具的场景,利用场景化运营

增加“探索”板块,利用场景化思维进行运营。

  • 1.飞去哪,用户出发某地,可比价获得哪个航司票价更便宜
  • 2.何时飞,用户根据票价,感知何时飞去某地比较合适
  • 3.当季优选,挑选当季不错的地方,感受当地的美丽风土人情

这样可以从感性和理性角度,从场景为用户推荐目的地。

2.工具第一要义——简单会用

我们做工具希望给用户传递价值:这个工具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。

Don’t make me think,也是我们设计上一个大原则。对于产品工具我们优化整个下单链路,特别对于核心展现:搜索后的机票结果页(Timeline),我们优化展示点,并且根据不同场景(单程、往返)做了不一样的设计。

左边是单程,右边是往返组合

3.推动产品制作运营点,提高用户粘性

参与项目初始时,项目并没有可运营的地方,非常干巴巴。为此,我们推动建立运营点。

A.优惠券

根据产品情况,设立了满减券、打折券

B.返现

建立“返现”机制,促使用户使用此工具去购票。

相关的产品文档:http://cwaiting.com/igola/index.html

C.利用支付工具直接优惠

建立支付工具优惠机制,和合作伙伴共赢。

D.运营玩法的各结合

各种类型的运营工具,协作运营,创立更多玩法,来换取更多的用户增长。

例如:会员日、新人有礼等等

结语

工具性产品有先天的问题,需要运营来调整来弥补问题,并且利用它来重新赋能。工具不再是一个简单纯粹工具,而是有温度有性格的工具。